地名普查成果转化是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重点工作,是推动地名普查成果应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市以实用化、本土化、数字化为重点,着力做好地名普查成果的转化应用,基本建成数据准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结构完善的地名普查成果转化管理服务体系,全市地名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一是编纂地名图册“留影记史”。依托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资料,按照分类、分级、分批的原则,以图册为载体,编纂出版《镇江市城区地名图》《镇江市政区图》等一批标准地名图(集),向社会提供权威性、标准化的地名信息。聘请专业地名专家团队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地名词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地名志》等编撰工作,充分满足社会对地名信息的需求。
二是保护地名文化“记住乡愁”。充分挖掘地名普查成果,促进地名优秀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弘扬。建立市、县两级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制度,首批368条地名列入保护名录,“南门大街”“梦溪园巷”“马槽巷”等26个老地名完成树碑立传。同时,通过“镇江地名”讲堂、“镇江地名古今谈”电视专栏、“最具文化遗产价值的老地名”评选、“镇江地名”微信推动地名故事等系列举措,唤起市民对地名文化遗产历史变迁的记忆。此外,围绕镇江地名特色,出版《诗词地名古镇江》《江山留胜迹》《北固山铁瓮城旧址》等各类地名文化类书籍5000余册,拍摄“西津渡”“丹阳”“茅山”三部地名文化短视频,在地名文化保护中传承镇江文脉。
三是推进地名信息化“惠润民生”。创新运用“互联网+地名”“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建立市、县两级数据规范、详实的地名地址审核管理系统,实现跨部门的数据汇集共享,并面向公众及政府各部门提供大数据分析、综合查询、地名地址(如门牌号码)在线申报等服务,为“智慧镇江”城市基础库提供基础地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