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金山街道杨家门社区福莲巷的张大爷总也闲不住,时常出门溜达,因为家门口的“弹石路” 经过整修改造彻底变了样,不再凹凸不平了。杨家门社区主任田桂芳把福莲巷的改变归功于一张张流动的“小板凳”,往大了说,归功于“参与式”社区治理服务新模式。
近年来,镇江市着力构建“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法治化、服务体系社会化、协商民主制度化、治理手段信息化、社区文化特色化”的社区治理服务新格局,结出了累累硕果。截至目前,已获得省级和谐示范区(市)3个,示范镇(街道)38个,示范社区115个,示范村130个,4个社区荣获国家和谐社区示范称号。
试点“参与式”治理
做实居民自治
杨家门社区地处老城区,基础设施较差,民生琐事繁杂。道路失修、巷道狭窄、垃圾乱堆、污水漫溢、狗屎遍地……这些生活难题,从社区层面很难彻底解决。
近年来,杨家门社区创设了“流动小板凳”会商会这一民主协商形式,在群众家门口开展议事协商。田桂芳介绍,“流动小板凳”会商会,是由社区网格长、网格员、居民代表、党员代表等组成的人员队伍,通过实地调查、信息采集、入户走访等途径,了解和掌握社情民意及居民需求,选定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社区召集相关利益方、职能部门,搬着小板凳直接到居民家门口,居民讲诉求、部门说政策、社区做沟通,意见在碰撞与交流中得到统一。
据了解,去年,镇江市在多个社区试点开展了“参与式”社区治理,让居民参与其中,让社区真正成为居民自治组织,从问需于民,到想方设法解民需,受益百姓主动参与治理,不断探索社区治理新路径,将问题解决从“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
推进中心社区建设
创新服务载体
家住京口区正东路街道京岘家园的市民蒋信良现在每天都要到京口路社区居民生活服务中心活动一下,他告诉记者,这里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京口路社区居民生活服务中心位于正东路街道京口路社区服务中心二楼,于去年8月开放使用。服务范围覆盖山泽园、京岘家园、恒泰新村等8个小区。中心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加强了邻里互动。中心设置了快乐四点半、E动阅览室、万花筒议事厅、艺术人生、百老汇等服务功能,运营3个月来,开展各类活动113次,参加活动1293人次,培育4支文艺团队、楼栋单元邻长119名。
中心还创造性地建立了“5换1制度”,即社会组织、社区居民享受活动时长满5小时,需提供1小时志愿服务,让社区居民在享受服务的同时,也为社区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近几年,该市按照一个街道设置1-2个中心社区、一个中心社区服务3-5个基层社区的建设思路,新建16个中心社区。通过整合基层社区的社区教育、社区文体活动、社会组织培育、社区居家养老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进中心社区,改变了基本社区小、散、弱的服务现象。同时在中心社区建立社区居民生活服务中心,购买专业社会工作机构为居民开展专业化服务,初步形成了“一中心多社区”服务局面,社区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开展特色社区创建
深化服务内涵
气势宏伟且古色古香的门廊,温馨的入村小路,村中景点的木制指示牌……让镇江市丹徒区谷阳镇槐荫村这个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新农村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近年来,谷阳镇槐荫村加大投入,积极开展“传统文化社区”创建活动,充分利用槐荫特有传统文化,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
硬件方面,先后建立了董永传说传承点和围绕民间传说打造的槐荫村的景观和建筑,恢复修建了小巧玲珑的七仙桥,兴建了3000平方米的槐荫公园等。软件方面,围绕传统文化开展了系列村落文化内涵提升活动:开展“情缘槐荫 七夕东方”活动,自2007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一届“七夕节”活动,现已发展成为镇江市文化活动品牌之一;开展“领悟书刊精髓,会讲健康故事”大家乐读书活动,目前该村图书室现有各类藏书15000册,每周有近200人次来图书室阅览图书;开展“最美村民、最美孝星、最美家庭”“三美”评选活动,营造践行传统文化的浓厚社会氛围。
和槐荫村一样,按照“特色鲜明、服务优化、居民满意”的创建要求,目前全市共有30个城乡社区开展了特色服务型社区创建工作,已基本建成了环保型、法制型、自治型、助老型、平安型等特色服务型社区,社区服务内涵进一步发展和提升。